close

有機農建立品牌 不畏ECFA

〔記者劉婉君/官田報導〕面對兩岸簽署ECFA,雖然總統馬英九一再保證不開放農產品,但仍有農民認為「靠政府沒保障,靠自己卡實在」,建立品牌才能不怕競爭。台南縣代耕協會理事長許國樑說,政府沒說清楚前就簽,農民一定起來抗爭。

農民指政策錯誤比貪污可怕

種了一輩子的稻米,許國樑近年來在兒子許可剛協助下轉型有機米,他說,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可怕,中央在與中國談ECFA之前,根本沒有到地方舉辦座談會與農民、地方討論,現在政策都定了,與對方都講好了,才說要到地方舉辦300場說明會,才要下來「傾聽」農民的聲音,根本是要農民「遵照」他們的意思做。

許國樑說,農民不分藍綠,做不好,就會站出來,「政府怎麼對咱,咱就怎麼對政府」,請政府落實傾聽農民的聲音,講清楚說明白再來簽,否則農民會堅持到底,站出來抗爭。

拿出優勢加強管理守護農業

巨農有機農場李惟裕說,不管ECFA簽不簽,建立自己的品牌是最大的競爭力,尤其有機農業市場講求生、鮮、安全,消費者認定品牌,眼見為憑,只好做好管理,拿出自己的優勢,用品牌及加強管理守住顧客,否則台灣以小農為主,將很難與中國的大面積農田競爭。

李惟裕表示,有機農業都是當季的農產品,外國進口的農產品則因距離必須運輸,希望國內消費者也能有在地食材、在地消費的觀念。

 

轉錄自 自由時報

================

不修法禁止還放寬解釋/農委會裝瞎 任中國農產掛有機

國際有機聯盟不信中國驗證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中國有機栽培從三十萬公頃,短短一年暴增到三百五十萬公頃,成為世界第二大的有機農業國家,這是怎麼辦到的?」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說:「連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都不相信,不願將中國的統計列入紀錄,為何農委會卻許可中國農產品可以『有機』名義在台灣販售?」

農委會去年曾表示將修法禁止中國農產品掛上「有機」之名販售,但拖延近一年卻沒有動作,今年一月還發函解釋中國農產品只要依規定辦理,即可以「有機」名義販售。陳世雄批評農糧署不斷擴大解釋,傷害台灣農民,「到現在都不緊急喊停,難道要等台灣有機農業奄奄一息時,才懸崖勒馬?」

農糧署根據進口國有機法規審查,進口的有機產品只要法規與我國一致者,就視為「有機同等性國家」,目前有歐盟、紐西蘭、澳洲與美國等二十國。農糧署放寬認定,讓中國農產品經過這些國家的驗證機構驗證後,標示「有機」在台販售。最近還有業者進口大宗中國農產品,在國內有機加工廠分裝後,貼上國內有機標章。

學者批嚴重打擊本土有機農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有機」的精神是縮短「食物里程」,政府應鼓勵本土有機農業發展,而非一再放寬進口,況且中國農產品便宜,嚴重打擊國內的有機農業發展。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指出,台灣有機生產面積僅佔所有耕地○.二%,政府不該過度依賴進口。

宜蘭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黃璋如強調,審查有機同等性國家是看該國制度、法規,是否與我國一致,並非針對該國的驗證機構。

農糧署:大宗分裝會逐批審查

農糧署強調,限縮同等性國家驗證機構到第三國驗證,必須要有配套,而配套措施須修「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要送到立法院審查後,才能實施。至於大宗有機中國農產品進口分裝,農糧署會逐批審查,原料仍是「有機」,沒有問題。

 

轉錄自 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戴獵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