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一:中國很快就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
迷思二:中國掌握美國債券意味著該國可以在經濟談判中把華盛頓當成人質;
迷思三:中國要降低其貿易順差最重要的事是讓人民幣升值;
迷思四:中國對資源的渴求正在吸乾這個世界,並且是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
迷思五:中國的經濟成長主要是透過殘酷地剝削廉價勞工而得來的

==================
新頭殼newtalk 2010.04.20 洪聖斐/編譯報導

中國令人震驚的經濟成長是這個世代中最大的故事之一。中國開始擁抱市場經濟,也不過才三十年,便已經脫離原本極度貧窮的狀態,而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Arthur Kroeber 在最新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中國整個轉型過程非常快速,乃至於世人就中國所將對美國和全世界產生的挑戰和衝擊,形成了許多迷思和誤解。他認為,中國既不會很快超越美國,剝削勞工也不是它快速發展的主因,而超廉價的中國勞工世代即將結束。

他分析的五個迷思如下:

1.中國很快就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經濟體。

依據佩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於11月的民調顯示,44%的美國人相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27%的受訪者則認為美國才是。這個想法全然與事實不符。今年,中國的經濟可望生產約美金5兆元的貨品和服務,這可以使該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和美國的經濟產值美金14兆元相比,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歐盟整個加起來,中國也無法望其項背。

中國的經濟規模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是她有13億人口。但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再就家庭生活水平而言,中國更是落後。每一年,中國家庭的平均消費的貨品和服務的量,只達到美國一般家庭的十四分之一。

儘管美國的製造業工作機會損失問題難以根治,她還是這個領域的世界領袖,因為該國的製造業精擅於高產值的產品,如飛機和高科技設備,而中國仍然主要生產低成本的衣物和家電。從貨品的價值而論,美國佔全球製造的百分之二十,將近是中國的一倍。

2. 中國掌握美國債券意味著該國可以在經濟談判中把華盛頓當成人質。

中國擁有最大的美國債券,將近美金1兆元。許多人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成了「美國的銀行家」,也就是說,當華府做了些讓中國領袖不高興的事時,該國可以像一般銀行一樣,隨時撤守其信用防線,倒掉手中的美國債券。

然而中國所擁有的債券不像一般銀行給公司行號的借貸,而更像是存款:安全、流通而且利息甚低。中國就像一個存戶,沒有什麼能力去告訴銀行該怎樣營運;她只能用腳投票,把錢存到別處去。但她的儲金實在太大了,世界上除了美國沒有其他「銀行」有能力接受。歐洲和日本債券市場沒有大到可以吸收這麼多的中國現鈔,中國也沒有能力買下足夠的油田或礦場或房地產來吸收這些錢。她也不能單單把這些錢拿來投資自己的市場,因為這樣做會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因此,不管高不高興,華府和北京黏在一起,沒有誰有能力把對方當人質。

3. 中國要降低其貿易順差最重要的事是讓人民幣升值

有些美國公司、工會和政治人物抱怨說,中國藉由採取人民幣與美金之間的固定利率,不公平地使其產品在世界市場上變得更便宜,因此犧牲其貿易伙伴而累積貿易順差。的確,匯率很重要,但若以為讓人民幣升值就能奇蹟式地讓中國的貿易順差消失,可就是錯誤的了。1980年代末期,日本讓日圓升值兩倍,但該國的貿易順差卻文風不動。反過來看,2009年中國並沒有改變人民幣與美金之間的固定匯率,該國的貿易順差卻少了三分之一。

4月8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訪問北京,與中國經濟主管官員討論貨幣問題。大部分的觀察家--包含中國的頂尖經濟決策者--都同意人民幣應該升值。但這個動議要帶來任何好處,就必須同時進行其他政策調整。迄今為止,中國要想減少其貿易順差,最重要的事乃是刺激國內需求(包含進口需求)。該國藉由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計畫,已經開始往這個方向前進。有證據可以證明,隨著薪資成長而人民對未來感到樂觀,中國的家庭開始更大方地花錢。

4. 中國對資源的渴求正在吸乾這個世界,並且是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

中國的確製造了最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會導致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中國生產一元的GDP,耗費的資源比大部分的國家(包含美國在內)都還要多,也是事實。但平均到每個人的消耗,中國在使用資源上,與其他富有的國家相比,仍算有限。舉例來說,中國儘管在汽車使用量上有急遽的成長,每天使用的油約為8百萬桶;美國則每天消耗2千萬桶油。從另一個角度切入,中國人口約為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卻只佔全世界石油消耗量不到十分之一。而只佔全球總人口百分之五的美國,卻佔石油消耗量將近四分一。誰的胃口問題更大?

更有甚者,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承認自己不可以無止盡地追求石化業成長,並且致力加以改善。例如,中國的新車就比美國貨更省能源,而中國的火力發電廠平均比美國的更有效率。

5. 中國的經濟成長主要是透過殘酷地剝削廉價勞工而得來的。

每次只要一個發展中國家開始快速成長,富有的國家就會指控她藉由刻意壓低工資和匯率來「作弊」。但這不能算是作弊,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結束的自然階段,中國也會這樣。中國的成長和我們所觀察到的許多成功案例(包含日本、南韓和台灣)是循著同樣的方式。這些國家大量投資在基礎設施和教育上,並且快速地將她們的勞工從鄉村地區的低產能工作,移轉到都市中產能較高的部門來。當鄉村的勞動力充沛時,工資很低;但當多餘的工人加入都市的勞動力後,薪資就會快速地調升。

中國已經到了這個階段。未來12年中,年輕就投入勞動(15-24歲)的人口將會減少三分之一。當年輕的勞工稀少後,工資就會上揚。這已經發生了:在上個月,廣東省將最低工資調漲了百分之二十。

中國仍有大量的工人從鄉村移動到都市,但超廉價的中國勞工世代即將結束。(http://newtalk.tw/)

註:本文作者Arthur Kroeber 是北京一間經濟顧問公司GaveKal-Dragonomics的常務董事。 他的部落格是:arthur.kroeber@dragonomics.net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4836

 

引自 新頭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戴獵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