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何老師關於As you like it的文字,有些感想來整理一下~

文中提到很多點,我比較有感覺的是「理性&脾性(感性)的對比」。
1.哈姆雷特一劇,透過讀哲學的主角,營造了一個「不斷思考,並陷在思考之中」的情境。呈現了理性複雜的過程以及因此而無所行動的憂鬱。


2.因此為了平衡觀眾感受而創作的As you like it(皆大歡喜),要討論的主題就是「從理性中出走」。那麼,排除理性不就剩下感性(脾性)嗎?但,每個腳色都依照固定情感做出可預測的行為,所謂「脾性喜劇」則早已被大量創作而失去其娛樂的功能。


3.不能光談論理性,也不宜只演示脾性。如此考量而出現的,就是別樹一格的皆大歡喜。
大體來說(甚至只從劇名來說),皆大歡喜一劇似乎是在宣揚「順著性子行動(如你所願)」。然而,劇中人物所呈現,無論是理性、脾性、機制的對白、展現的價值觀,無不來自作者腦中各種技巧之算計與鋪陳。
而角色們貼近的人性,又來自於作者對各種脾性的觀察。

理性與脾性並非互斥,而是共存,這種樣貌,則被小丑試金石精準的表示出來:
當牧羊人柯林詢問『您喜不喜歡這種牧人的生活,試金石先生?』
小丑如此回答『說實話,牧人。按照這種生活的本身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生活;可是以牧人的生活來說,那就毫不足取了。照它的清靜而論,我很喜歡這種生活;可是照它的寂寞而論,實在是一種很壞的生活。看到這種生活在田間,很使我滿意;可是看到它不是在宮廷裡,那簡直很無聊。你瞧,這是一種很經濟的生活,因此蠻合我的脾胃;可是它未免太寒傖了,因此我過不來。』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不同的標準之下,理性與感性可以交互出現,作用在它適當的地方。

於是我們跟著作者一起走出了「二選一」的困局--理性與脾性其實並存在每一個人的思維中,至於幾時理性、幾時感性,不妨就As you like it 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戴獵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