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存在孤獨。存在就會遇到的問題,即為孤獨。一個人存在世上,面對自己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其實蠻自在的,卻又需要適應社會現實以生存。這就產生了孤獨感,因為每個人要以原本只需顧及自己的心態,去面對包含父母在內的眾多他人。但他人也是自私的,需要許多溝通之努力,去表達自己。又有威權的問題,習於用威脅、利誘、打、罵的方式來塑造他人、達到目的。而不求了解與尊重對方,互助合作。

    因此,人孤獨,幾乎是被迫著體認到自己的存在就是一項面對孤獨的課題。於是,不滿於現狀的人們,起而求取溝通,嘗試各種技巧,試著敞開心胸。但即使自己願意敞開心胸去讓他人了解自己,即使對方也同樣的積極與開放。還是有許多自己也不清楚的地方與心思,是難以被他人所了解的。更何況大多數的人是選擇築起圍籬,遠遠觀望,以保護自我、避免受傷。

    但是,當我們獨自一人的時候,免去了觀察、配合、妥協、逢迎、接納他人的許多心思。這時我們才真正的自由了,一個人的自由。然而完全自由的代價是孤獨。於是人的存在所將面對的基礎課題之一,便是自由孤獨的折衝與妥協。

    書中作者透過追索這個課題發展的歷程,畫出『孤獨與關係』的主軸。從『我與他』,到『我與你』,最後發展出『無所求的愛』,亦即存在的愛。認為唯有一個人對外在事物不先存有期待,而只是讓自己與他人存在那裡、做著想做的事,也就沒有失落。

    然後,然後去了解他,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去欣賞每一個存在的特質、美妙之處。享受自己的孤獨、欣賞他人的孤獨,於是這兩人既自由而又避免了孤獨。我個人很欣賞這段推論,惟作者仍然指出,這樣做還未竟全功。作者認為需要透過『融合』的方式,才能真正超脫存在孤獨。這樣的境界可以想見其壯闊,然而正因其抽象與果於壯闊,目前實難領會。

    書中提到的『融合』--透過與他人、自然或是宇宙的結合,以避免存在孤獨的狀態。讓我想到自己很擔心幾個朋友因為相信所謂「身心靈」的組織,相信他們所說靈能量、精靈一類的事物,而被矇騙甚而失去金錢、時間與自我。

    這樣的擔心讓我聯想到,可能是來自於自己對於乾媽的狀態所產生之憂心。乾媽從小因為其母親(我阿嬤)的影響,信奉某宗教,到現在七十幾歲依然。而其所信者,早已淪為教條與儀式。徒然每天每月的拜拜燒香、採買祭品,只求得個心靈安慰。而其主觀主見則幾已消逝。

    這樣的觀察,讓乾媽的狀態之於我,變成了一種象徵。一種對於宗教的負面性—對人主體性的摧殘,的厭惡。於是投射到自己很重視的朋友身上,就變成了深沉的擔心。

    然而也感覺到或許有一種動力在驅使,就是把自己定位成英雄,想從壞蛋組織手中保護在意的人,不要被影響,而能靠自己的力量成長。

    現在想起來,自己對於朋友的信任太低了,對事情也並非全面了解,最重要的是,接觸那領域並非十惡不赦的事情。很大部分其實是我自己在害怕,害怕朋友把時間花在那裡,而減少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然後慢慢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最後變成我不熟悉的人。所以當我靜下來回想,才發現,那麼大的情緒是來自於自己對於孤獨的害怕。害怕失去好友後的孤獨沒有人陪伴的孤獨

    發現這件事,讓我有機會重新整理心情,去面對現實的情況。對於此種性格如我,需要透過文字將狀況清楚分析,才能因為理解而接受的人,這樣的研究與發表,實在是很棒的事。發現問題,是面對與解決的開始,我常這樣告訴自己與朋友們。閱讀這類型的書,成為自己待人處事的參考、開拓眼界與心胸,是自我的修行。也期望透過自己的提升,能多少傳達給朋友們,同時享受自由與孤獨不是矛盾的夢,而是可能的理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戴獵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