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誰殺了台灣本土產業 系列報導/中國鞋傾銷 噩夢恐重現

二 ○○六年,台灣毛巾業者上街抗議中國毛巾傾銷,震天怒吼迫使民進黨政府決定對中國毛巾課徵二○四.一%、為期五年的反傾銷稅;次年,製鞋業面臨六成台灣市場被中國鞋侵蝕,政府也決定課徵中國紳士鞋、高跟鞋、馬靴、童鞋、涼鞋等六大類鞋靴產品四十三.四六%、為期五年的反傾銷稅。而今兩岸簽署ECFA在即,曾受過中國貨嚴重傾銷之害的毛巾、製鞋業者再度開始擔心害怕,反傾銷稅今、明兩年將陸續到期,馬政府有沒有勇氣再對中國課徵反傾銷稅?連業者都說「簽了ECFA就不太可能」,台灣毛巾、製鞋等勞力密集產業,恐再度面臨失業噩夢。(記者陳曉宜)

------------------------

反傾銷稅 政府守得住嗎?/業者:好怕回到過去

記者陳曉宜/調查採訪

面對傳產業者聞ECFA色變,馬總統總是以充滿信心的口吻鼓勵大家:簽了ECFA,大陸市場這麼大,台灣產品可以大量賣過去啊!有什麼不好?

但問題是,勞力密集產業與中國相比的最大弱勢就是勞力成本,所以有接單能力的工廠,不論是進軍中國,還是外銷世界,多會選擇在中國設廠,以廉價的勞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因此早年即有許多製鞋、毛巾台商紛紛到中國設廠。要傳統產業做到「台灣生產、銷售中國」,可行性微乎其微。因為台灣產品低價低不過中國貨,高檔高不過歐、日品質,台灣中、小型工廠產量,也沒有能力供應廣大的中國市場,進軍中國根本是畫餅充飢!

拚不贏勞力成本低的中國貨

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創會會長周清源說,「我必須坦白講,大陸市場看得到、吃不到,不是政府簡單說的品質或品牌問題,是我們的成本和產量,根本拚不過他們,怎麼進入人家的市場?」

更諷刺的是,現在中國許多賣場已有專賣台灣產品的「台灣專區」,但專區裡賣的東西,都不是從台灣進口的台灣貨,而是台商在中國生產的「台灣貨」。未來一簽ECFA,哪還有台灣廠商進軍中國的空間呢?根本就是台商在中國生產,掛上「Made in Taiwan」在賣的啊!

尊揚鞋業董事長、台南市皮革製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王伸長說,台灣一天頂多可生產五百雙鞋,中國一天就可生產一萬雙鞋,「大陸的市場太大,我們根本做不出那個量,他們一家鞋廠就把我們打倒了,我們怎麼拚得過他們?」而事實上,早年到中國設廠製鞋的台商,中國官方規定他們不能完全內銷,多數還是得外銷,因為中國也要保護他們的國內廠商。王伸長說,若簽ECFA全面開放進口,無非是想幫台商把鞋子賣回台灣吧!

周清源表示,當所有東西都在中國做時,台灣的代工廠、家庭代工要做什麼?哪有錢可以賺啊!只要一簽ECFA全面開放,整個產業鏈會全死啦!

在台灣,毛巾已達五星級飯店品質;製鞋能力從設計、打樣、製作到最後成型,台南一間不起眼的小型工廠,就可以做到。亞仕多老闆黃舜明,專為國內某知名品牌皮鞋代工長達十幾年,但令人驚訝的是,如此知名的品牌皮鞋,從設計到製作、生產,多數是在台南市製鞋聚落裡完成,這些代工廠每年都會設計好鞋的樣板,讓該公司挑選,製作過程則必須受到該知名品牌公司的嚴格品管,以保障品質。

簽ECFA 產業鏈會全死

黃舜明指出,台南市很多鞋廠都是靠接大品牌的設計、代工維持生計,這些訂單當然會再下包到更小型的工廠或家庭代工,如果這些大品牌都想轉進中國,甚至到中國設廠或找中國代工廠,「台灣代工廠可能會出現生存困難,訂單多時請的製鞋師傅就多,他們沒底薪、按件計酬,接不到單當然沒得請、沒得賺,所以家庭代工會首當其衝。」

凱文皮飾開發有限公司老闆葉志賢說,政府若想簽ECFA,兩岸全面開放市場,不是考量台灣廠商水準夠了沒,「台灣製鞋水準早就夠了,是中國水準不夠,我們根本不敢進去,他們的商業行為太不成熟、太不誠實了。」葉志賢表示,大家真的很怕中國產品傾銷台灣,四年前沒有反傾銷稅之前,台灣鞋子市場整個被中國打垮,百貨公司專櫃有一半以上是中國鞋,「我們很害怕回到過去,失去現在的榮景,如果台灣製鞋業倒了,不知有多少家庭從此無以維持生計。」

---------

製鞋家庭代工 20萬人賴以為生

記者陳曉宜/調查採訪

進入台南市海佃路,隱身巷弄的公寓裡,隨處可見客廳就是工廠、騎樓就是倉庫、家人就是工作夥伴的家庭代工業聚落景象。南市皮革製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邱福印指著路旁大門微開的民宅說,「你看!這又是間家庭代工廠,製鞋分工很細,一道工,維持著一個家庭,一雙鞋甚至可往返二十幾個家庭才最後成型,這些沒人在報稅啦!所以勞委會統計的數字會對嗎?他們說ECFA一簽受害勞工八萬,我看光製鞋代工業就會影響二十萬人吧!」

一道工 維持著一個家庭

沈枝旺從十幾歲開始學製鞋,娶妻後做了家庭代工業,夫妻一天工作十六小時,一做就是三十幾年,日以繼夜辛勤工作,帶大了三個孩子,一天最多做一百雙,一雙賺工資四、五十元,最高曾月入十幾萬元。沈枝旺說,做一件就賺一件,多做多賺、少做少賺,而且製鞋業也有淡旺季,如果旺季、景氣好時不拚命賺,以前被大陸鞋打敗的時候,一個月可能一萬元都賺不到。

所以不論是頂著夜裡的微光、迎著透亮的晨曦,沈枝旺夫婦從不喊累,「十幾年來我們從未間斷送孩子上學、陪孩子上床,這是我們最快樂的事。」家庭代工業原來就是可以兼顧家庭的行業,即使生活重複而呆板,沈枝旺與妻子樂在其中,但他們現在卻非常擔心地說,「我們真的好怕再開放大陸鞋子進來,真的很怕!」

邱福印指出,製鞋相當複雜,幾乎多為手工,一隻鞋要做好,至少有二十幾道工序,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即做面的、做底的和把整隻鞋組合起來的;做面的包括鞋面需要的模型、鞋面裁剪等,做底又分大底和內底,還有人專門只折邊、車邊、貼底、釘鞋跟,最後再把整隻鞋組合起來。

做鞋的材料很多,牛皮、羊皮、豬皮、PU、纖維、PVC、布、編織等,原料供應商也牽涉到一整批人;另外,製作鞋子的工具,像模具、線、針、釘等等,這些又延伸出一批人的生計。

邱福印說,如果一位師傅一個人將一雙鞋從頭做到尾,一天只能做好二雙,你就知道製鞋的工有多麼繁複。所以一天如果要生產三百雙鞋,至少要有一百多人一起做。

勞動人口 遠多於官方數字

光是製鞋產業鏈,從企業型工廠到分工極細的家庭代工,政府看不見的勞動人口是一個大黑數,絕不是勞委會統計出的表面數字,牽涉的勞工人數非常龐大,一旦簽ECFA全面開放中國鞋品進口,會有很多人沒飯吃,會變成很大的社會問題啊!

--------------------

不靠中國市場 踏入國際!/台灣鞋業 走出自己路

記者陳曉宜/調查採訪

在台灣經濟不景氣、中國鞋大量傾銷台灣之時,尊揚鞋業、Fair Lady董事長王伸長竟在二○○五年,花上億元進駐台南市科技工業區,興建全新大樓、廠房,並開始拓銷百貨專櫃市場。「我相信,我們不是夕陽產業;我希望,有一天觀光客會說,來台灣買雙鞋回家吧!」王伸長充滿自信地說。

十幾歲做學徒起家,王伸長與妻子存了五十萬元開始創業,「我們專門做衝廠仔,一雙鞋二百九那種,拚命賺錢,慢慢把廠房規模做出來。」現在和三個子女一起打拚,大女兒做管理、設計,大兒子負責專櫃行銷,小兒子負責工廠,已讓「Fair Lady」打入北、中、南各大百貨專櫃,經銷商遍布全國各縣市。

「自從課徵反傾銷稅之後,台灣的百貨專櫃品牌全都恢復賣台灣製造的鞋品,不再是掛台灣品牌,賣的卻是中國代工鞋;中國低價傾銷是台灣製鞋業最大威脅,所以只要一開放,中國廠商一定會快速侵蝕我們的內銷市場,台灣廠商會全倒的。」

從為品牌代工,到創立、行銷、設置自己的專櫃品牌,王伸長表示,其實台灣製鞋業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師傅製鞋的技術都非常好,設計水準也提升很多,他每年還會送大女兒到法國、義大利蒐集、觀摩最新的流行資訊。

王伸長的大女兒王幸瑜說,Fair Lady走小而美路線,立基於對市場動向快狠準的掌握,以少量多樣策略,隨時跟著流行走,賣得好的快速加量,賣不好的就立刻停產。

王伸長表示,他有信心總有一天,台灣鞋子一定可媲美義大利品牌,走上國際舞台,所有來到台灣、台南的觀光客,都會有像到義大利一樣的念頭—「買雙台灣鞋回家吧!」

日商:有設計感 品質勝中國

事實上,台灣製鞋的外銷市場不在中國,而是在日本。記者走訪台南市製鞋聚落時,就碰上一位來台採購鞋品的日本經銷商。她指出,「台灣的鞋子越做越好,十分有設計感,品質也比中國好。」

凱文皮飾開發有限公司老闆葉志賢去年大賺日本訂單。

葉志賢說,做日本生意不容易,他們對品質的要求很高,「但我就是靠著不斷改版、不斷溝通的耐心,贏得了好幾千雙鞋子的訂單,當他們信任你的品質之後,每年就會固定下單,一雙鞋外銷日本賺九十到一百元,六千雙就賺了六十萬元。」

葉志賢稱,做日本市場的另一項好處是管理品質被迫提升,從製鞋師傅到管理人員,每道生產流程都得簽名負責,哪個環節做不好,就從那個環節去改;如果政府官員只是想著中國市場,台灣鞋業就永遠不會提升。

葉志賢表示,台灣製鞋業的主力,應該放在鞏固內銷市場,以及拓展日本代工市場,畢竟台灣製鞋師傅的手工品質,是中國趕不上的,「總有一天日本人會發現,原來他們腳上穿的鞋都是Made in Taiwan,下次來台觀光或許會想,買雙台灣鞋回家吧!」


轉錄自 自由時報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戴獵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