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問一句:為什麼中國非得統一台灣?

 

  從國家的利益來看中國對台的政策,不難發現中國以較為冷淡的手段處理。國家利 益通常分四種:根本利益、極端重要利益、重要利益以及次要利益。根本利益與極端重要利益與國力國本有緊密直接的關係,而重要利益則是對其國力有消極影響, 次要利益則是可有可無。以此利益層次套進兩岸關係,台灣與中國「緊密連接」,但對其國力卻不然。自經濟面觀之,中國已然為經濟強國,以台灣蕞爾小國所能帶 來的效益實為杯水車薪,難起作用。從政治面觀之,中國若是統一台灣,其政治版圖不僅可突破美國設置的東亞島鍊,而且,還得以完全掌握台灣海峽,此為日本許 多物資必經之路,中國便多了與日本談判的籌碼,但此事並不急迫,且與日本之間政經交手的部份並不多。因此,台灣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層次,絕對還不到「緊密直 接」的關係,因為對其國力國本無法動搖絲毫半分。兩岸議題對中國而言,最多只達重要利益的層級,有影響,但為消極的影響。中國政治考量只有遏止分離運動的 興起,以及國內輿論。台灣若是獨立,便難以控制東突與圖博的連鎖效應。而長期以來對國內灌輸台灣是中國一部份,人民會難以接受,輿論四起。

 

  從這些面向來看,不難發現,中國其實並不急於跟台灣統一,而統一的必要性也並 不明顯,因此中國真正的意圖值得探討。不過有一點是需要注意,「中國不急著統一」。近幾年除了台獨的聲音大起,否則中國對台灣保持一定的冷淡與距離,並沒 有大動作,即使是反分裂法也因前總統的台獨言論才引發。基本上,中國對台政策是採被動,也就是說,台灣有所作為,才視情況反應。一些外交的打壓,像是國際場合不讓台灣的名稱或國旗出現,這是長久以來都存在,這不意外,但對「統一大業」有實質幫助的舉動卻很少見。此可解讀為中國並不想花太多心力在這方面,只需偶爾於大場合國家主席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以及反分裂法,只有口頭上的叮嚀,不會有實際的舉動。反觀台灣,近來卻不斷採主動模式,以經濟牌來親近中國,也試圖招攬觀光客來台。從結果來看,可發現中國的態度倒是不甚理會,不像國內媒體塑造兩岸皆「樂見」其合作。

 

  統與獨,意識形態的操弄佔多數,台獨份子總是憂心中國挾經濟與軍事來統一,卻 不解釋其為何想統一。思考中國利益,再反推回來,對制定兩岸政策有絕對的好處。現在台灣的兩岸政策如此混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國內政治利益」考量,不願 制定「穩定長期」的兩岸政策。一名認識的學長曾說,台灣兩岸政策如此糟糕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進外交部不考兩岸關係,沒有專門關注這方面的團隊,不專業的 團隊造成了台灣對中國不斷採「被迫的主動性」。兩岸問題就是國際問題,而國際之間的互動靠著就是實力,台灣若要擺脫被迫的主動性,不能一味的貼近中國,也 不能一味的破壞兩岸關係,增加談判籌碼是唯一的方法。因此,不斷將焦點放在統獨,就落入了被迫的主動,持續炒作統獨議題,增加不安感,毫無意義。而簽 ECFA似乎可以提昇經濟力,但卻讓台灣在東亞邊緣化,成為東亞腫瘤。馬政府親中的方向是對台灣有利,但拙劣的手段不僅難以獲利(長期),更葬送自身的優勢。短期利益當然重要,但制定一套完整的計畫,或許短期利益少拿,對長期卻有好處。

 

  如前段所提,中國並不熱切的專注台灣。假如台灣放下統獨問題先不談,專注增加 籌碼,像是經濟或軍事(美國五角大廈的一篇報告曾談到給台灣核武,當然中國絕對不允許),如此一來在兩岸關係上台灣便不至於絕對劣勢,這樣中國反倒較為頭 痛。所以,統獨問題,不能不忽視,而且該有一個專門關注的團隊處理,然而,這個議題,不應該繼續成為政治上角力的消費品,因為這議題已經拖累了台灣。放下 兩岸統獨,面對民生問題更為迫切,兩岸關係中國都冷處理了,台灣又何必熱臉貼過去?

 

2009/9/01

 

 引自鳳●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戴獵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