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社團(全球議題社)主持一堂討論課的時候,

遇到一位政經所的學長及一位國中公民老師,

這兩人在整個過程中所呈現的一些現象令筆者深有一種

不協調感,我想這是值得加以探討的。

 

課程名稱是《思考與對談-誰的五一七》,

設計目標是希望能透過對不同媒體描寫

五一七這場政治、社會運動的不同筆觸,

來探討不同面向的五一七,進而延伸到每個人怎麼看五一七,

再討論我們「應該可以」怎麼看五一七。

所以訂為思考與對談。

 

再來講到這兩位仁兄的表現,

他們否定了集會遊行的正面意義(或是未提到)

而是一味的以現實主義來評論,

例如遊行是政黨派系內鬥的工具、政府也不會聽從,

因此要我們不要去成為政黨的棋子(用過即丟的衛生紙)

而徒然浪費時間,而又發揮學長老師的性格

要我們多讀書、多學學洪雅書房或是林生祥一類的社運工作者,

要從基層做改變。

 

或許是兩位沒有時間做完整的論述所致,

上面的敘述引導除了『缺乏人性的觀點考量』之外,

還犯了邏輯上很大的錯誤。

 

首先,對於集會遊行,除了是

人民發洩不滿的管道、政黨操作民粹的作秀舞台之外,

還具備了對國際社會輿論的影響、對國內民眾的影響、

形成壓力讓在野黨有力量去監督執政黨,

這些都是一場成功的集會遊行所能發揮的正面價值。

如果避而不談正面價值,只是一味否定,

對於公民教育來說,實在不具備建設性。

 

如果沒有談到上述正面價值,

而僅以負面價值而聯結到後面的社會運動、從基層做改變,

亦即認為政黨集會遊行等政治行為是負面的、

而不涉政治從基層耕耘則是理想的方式。

這樣的論述不僅不完整也有失偏頗,

我們的思考不能二元化的揚此抑彼,而應該全面思考,

唯有在全面思考後所做的選擇,才能最接近理想。

 

比如說政治是權力的分配,這現象不是政治行動的特徵,

而是人類群體社會運作的特徵。

那麼,即使我不碰「骯髒、鬥爭」的政治,專心做社運,

我還是會在社運界遇到相同的問題,(連宗教界尚且如此)

 

那麼,我特地避開政治也只是表現出我的膽小逃避,

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因為我的逃避而繼續存在,

我還是因為對政治感到厭惡而投廢票,

然後透過對擁有理想與熱情的學生們潑冷水以自娛,

活在自怨自哀自顧自憐的世界中,

等待著符合自己理想的候選人出來解救自己。

就算自己讀了很多書,做了很多進修,

成為一個博學廣識的人才,如果僅是此種心態,

而不思對社會能有什麼貢獻(只教學生負面評論以及投廢票是負面貢獻吧)

老實說獨善其身的知識份子該被唾棄,

血汗稅金培養一個知識份子不是培養來扼殺民主的!!

 

筆者不是說這兩位是上述的情況,想說的是,

做為一個政經所學生或是一個公民老師,

這樣的表現其實是不及格的。

或者應該探討的是,

為何我們的教育和社會會產生這種悲觀思想的知識份子?

我想全國絕對不只這兩位是如此想法,

這恐怕是我們教育應該嚴肅思考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戴獵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